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与学术动态

护航出征!14所测量雷达天际接力照亮神舟十二载人飞船“太空旅途”

2021年06月21日 | 作者:  | 阅读: 425

617上午,中国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乘坐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神箭”长二F托举下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启程,开启了为期3个月的飞行任务,并将成为中国载人航天进入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阶段后的首批太空访客。

随着火箭的升空,在航天指控中心大厅里传来了跟踪正常的报告声。这声音的背后是14所自行研制的6部先进测量雷达系统天际接力,顺利保驾护航的完美印证。  

中国电科党组书记、董事长陈肇雄亲临发射现场,慰问电科保障团队。在本次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中,14所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召开动员会,成立专项保障小组,胡明春所长任小组组长,王建明副所长任副组长并在发射现场全程保障,同时提前组建远程支援保障专家组,制定保障预案,集中所内优势资源,派出精兵强将对雷达进行反复演练,确保了载人飞船发射的万无一失。

火箭在发射阶段具有极高的风险性,直接关系到了整个航天发射过程的成败。因此,能否对火箭发射阶段进行监测有着重大意义。经过很长一段的发展,我国打造出了一套完整的测控系统,能够对火箭发射进行几乎全程测控。其中包括光学、遥测以及无线电波雷达等一系列技术手段。14所担负任务正是利用自己研制的无线电波雷达,进行火箭主动段外弹道轨迹测量任务。相比与受限天气的光学跟踪、依赖火箭上设备的遥测,雷达监测不管火箭是否正常运行,它都能“看”到,对于上升段的探测将会更安全、更可靠,雷达测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14所的测量雷达,一般都配套布署在荒芜人烟的之地。特别是上个世纪90年代,基地条件都非常恶劣。在基地,水是很珍贵的,定时供应,而且没有热水,试验时,测量团队都准备一个桶,等来水的时候接一桶,然后把它放在沙子上晒,晒到有点温度,不是冰凉的了,就用它洗澡。在那个与世隔绝的地方,没有公路,而是漫天黄沙飞舞的戈壁滩,一望无际。在戈壁滩上走,经常迷路,有经验的人才能走出去,最危险的是一不小心就会翻车的。有经验的人都凭借电线杆辨别方向,或者顺着别人走过的痕迹走。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测量团队就在这样的条件下生活了几个月,没有电话,想家的时候就写封信。干燥的空气使大家嘴唇上翘起了一层皮,沙漠里水比油贵,三五天才能洗上一次澡。然而,谁又顾得上这些细节?记不得多少次冬天夜里,工程队员刚躺下,被窝里才有一丝热气,机器突然出现了问题。每当此时,大家说起床就起床,说工作就工作,没有一个叫苦叫累的。

 从神舟一号就参与雷达研制的中国电科首席科学家、14所首席专家感慨地说,“神舟已经有20年了,一提到它,总让人打心眼里涌起一股民族自豪感。”

如今,14所研制的6部先进测量雷达系统从空中交接,完美的勾勒出最美的火箭发射弧段,护航神舟十二载人飞船“太空旅途”。

为了保障此次神州十二号任务发射,14所派出测量保障的“最强团队”全程保障,这些天他们一直奋战在茫茫戈壁、西北高坡、东部沿海等地,为了能更加精确捕捉到发射画面,测量团队一切从提升产品性能出发,每天的任务就是再努力查找还有没有新的没有想到的地方,设想着是否还可以继续优化的地方,是否还有没有覆盖到的地方,“人不可能完美,但事情要做到极致”团队负责人说。

回忆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第一批14所测量团队一切从零开始,通过五年的时间成功研制出我国首部单脉冲体制154雷达,顺利地保障了 “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

如今这群年轻人都爱着、敬着老一辈的雷达人,也用青春奋斗践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

时间为经,空间为纬。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二号,新时代14所人接续奋斗,攻克关键技术和难关,在逐梦星辰、牧舟太空的过程中,研制出了测量雷达的多个“第一”,每一次完美的发射,他们都在,一直都在。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怀揣着为航天强国建设续写更大辉煌的使命,14所人将始终凝神聚力守望苍穹,共筑中国航天梦想,绘就航天宏伟画卷。

14所党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