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身学会事业的带头人 ——记共产党员的楷模沃丁柱同志 怀着对复合材料行业的满腔热忱,1993年,担任南京市副市长十年之久的沃丁柱同志从领导岗位上刚退下来,就挑头创建了“江苏省复合材料学会”,并担任了学会理事长。在率领学会走过的18年风雨之路中,学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组织机构逐步健全,社会团体的作用日益得到发挥。目前学会有107家理事单位,80多名个人理事,1000多名个人会员。已形成了既具有学术交流、技术咨询与服务功能,又具有技术贸易、生产经营等职能的新型体制。 学会至今已历经四届理事会。每次换届,沃丁柱同志都极力举荐年轻的同志接替理事长的工作,但每次都被大家强行挽留了下来。因为大家觉得,学会的改革、发展和进步离不开沃丁柱理事长的英明领导,离不开他对学会工作的敬业、奉献和孜孜不倦的追求。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大家对沃丁柱同志如此信赖? 一、品德高尚,为人师表 沃丁柱同志是严于律己的典范。他始终把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作为自己一生奋斗的目标,处处体现其高尚的理想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他对别人要求严,对自己要求更严。他认为要搞好学会工作首先要有奉献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他总称自己是学会的志愿者,他常说志愿者就要把学会工作当做一番事业来做,只有脚踏实地的搞好学会工作,才能真正体现其价值。 沃丁柱同志在工作上总是身先士卒。他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例如,每次召开会议,他自己从不迟到早退。工作布置细致到位。十多年来跟他好几茬的青年学者,既从他身上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更重要的是学到了他高尚的人格品质。他既严格要求又宽于待人。做得好,他会及时给予表扬,做的不到位,他会毫不留情地批评指出。有位秘书长工作压力大,健康受到影响,他就自己主动承担任务。平时又在方方面面注重关心体贴大家,使得办公室同志对他倍感亲切,工作有了很大起色。这几年,几位正副秘书长在事业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他还经常向他们的单位领导反馈其在学会的表现,并希望关注培养。这些同志相继在各自岗位上晋升正教授,一位副秘书长还被企业提拔到老总位置上,事业上均有不小的建树。学会的工作千头万绪,人手比较紧张,他就积极发挥退休老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他总是宣传自己是学会工作的志愿者。作为一名志愿者是光荣的,因此他在学会工作十多年,从不拿学会一分钱。不为自己在学会谋任何个人利益,而高温酷暑、节假日,他总是想到大家,但自己却一分钱不拿,他总是说:“我在原单位待遇已经很高了,我非常知足了”。 他从市政府领导岗位退下来多年,市里一直为他配备专用司机,他却很少用,有时自己开车来上班,有时乘公交车,他总是说:“能省点就省点吧”。每次参加国际会议,他都会将大会给他的补贴全部捐给学会,他说:“工作大家都参与了,补贴我不能自己拿”。和沃理事长一起吃饭,大家都知道他最喜欢的一道菜就是几元钱的青椒土豆丝。 沃丁柱同志的乐于助人是有名的。他只要有空就喜欢拉着办公室的同志走访会员单位。他总是说:“应该经常和他们联系,了解他们的需求,能帮他们做点什么,或者帮他们反映一些实际问题,也是我们的工作”。难怪办公室经常接到沃理事长的电话,有单位反映业务问题的,也有个人反映生活问题的:什么找医生看病、住院、小孩入学、就业找工作……只要他能帮助解决的总是见他电话为他们求助、托朋友帮忙。他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多次主动为灾区和困难群众爱心捐助。有的人说沃市长你年纪都这么大了,能推就推掉吧,可他总是一笑了之,我行我素。学会驻地有位临时工家庭有困难,沃丁柱同志一听二话没说,马上答应帮助。他常说一定要关心弱势群体,为他们排忧解难,也是尽一个老党员的义务。这位临时工听说沃市长有病住院了,一定要去看望他,流着泪对大家说,沃市长真是个大好人啊! 无论是送报的、送盒饭的,还是收废纸的,他总是一视同仁、和蔼可亲。每每对人家付出的劳动表示感谢,让大家觉得沃市长是那么亲切,一点也没架子。每到逢年过节,他总不会忘记率领学会办公室的人员,带上慰问品去看望学会退下来的老同志和已故同志的家属。他说,为学会做过贡献的老同志,我们不能忘记他们。 平时他总是以一个普通共产党员的身份参加支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他多次谈到要有大局意识、全局意识。他说,学会工作在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虽然起到的只是局部和微小的作用,可同样是光荣与神圣的。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办公室同志就不止一次看到他伏案认真学习。他把学习和工作很好的结合起来,因此他工作起来总是那么神采奕奕。学会工作已成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沃丁柱同志一直提倡民主办会。他担任学会理事长已有十多年了,可他始终团结理事会一班人开展工作,从不一言堂。每次开会他总是仔细聆听理事们的发言,自己发言也是以商量征询的口气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从不武断决策。他把听取各方面意见,作为团结理事会、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有效途径。他尤其尊重理事会的一些老同志,他认为老同志经验丰富,在大事决策上能把好关。 沃丁柱同志平易近人,处处以身作则,起表率作用,学会上上下下很团结、很和睦,只要有任务,大家都争着干、抢着干,从不相互推诿,有了问题他总是主动承担,很好的协调处理。由于他个人的人格魅力和高尚情操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和支持。 二、笃学厉行,开拓创新 沃丁柱同志是我国复合材料事业的创始人和奠基人之一,也是哈尔滨玻璃钢研究院的创始人之一。为了发展我国复合材料事业,他呕心沥血,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勇攀科学高峰,为国争光。作为复合材料行业有突出贡献专家和科技领军人物,他勇挑科研重担,潜心技术攻关。先后获得国家工业新产品一等奖,全国科学大会重大奖等。他专业著作很多,其科学理论水平、品德修养和为人风范赢得了海内外朋友的敬重与爱戴。 他不仅学术造诣很深,而且在不断地学习和丰富自己的知识。在他的组织下,用了三年不到的时间,编印出一本国内有影响、有深度、有实际应用的《复合材料大全》,填补了国内在材料界的空白,该书2000年8月获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第六届优秀图书一等奖,2001年6月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第十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 他始终把学术交流作为学会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举办高层论坛、学术研讨会,从设计、策划、实施,每一个环节都亲力亲为。为了开好每一次学术会议,他均多次走访高等院校、研究所有关领导、专家,征求听取意见,约与会学者磋商、讨论。他尤其对青年科技工作者关爱有加,非常乐意与青年学者交朋友,他认为青年学者思维敏捷、活跃而不保守,能从他们那里学到东西。 沃丁柱同志治学之严谨令人赞叹。他认为学术上来不得半点虚假,学术上只有求实创新,才能不断前进。因此他自己在撰写学术论文时,要查阅国内外许多参考资料。他经常会在图书馆坐一整天,参考书一借就是十几本,对每一个数据都力求做到准确无误,不允许有任何的马虎和不实。记得2010年参加亚—澳国际复合材料国际会议(ACCM-7)之前,他发现我国的节能环保和汽车二氧化碳排放量数据有几个不同版本,而他写的论文已交稿,为了慎重起见,他又重新查找核实有关数据,直到修正之后再重新投稿,可见他对学术论文的高度负责态度。 许多重要的学术会议,沃丁柱同志从不轻易放弃,总是积极准备和参加。为了搜索国内外先进资料,他能在电脑桌前一坐就是半天,为了提高论文质量,他总是不厌其烦一遍一遍地修改,直到满意为止。他对编辑论文也力求做到不出差错,他说这是对读者负责的态度。他要求论文除了汉语表述外,还要会用英语宣讲。说这才叫和国际接轨。他自己就熟悉并能运用英、日、俄、法、德五国语言进行交流,因此赢得了国外学者的赞誉。 沃丁柱同志的一大特点是就勤于创新、与时俱进。他求实创新的精神不仅体现在他的科学研究上,还体现在他的办会思想上。他总结了学会在多年发展中的经验和体会,认为“以人为本,服务至上,讲实效、办实事,切实为会员单位和地方谋实惠”是学会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他带领学会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发展之路。在组织方式上,江苏省复合材料会坚持无挂靠的特色,不等不靠,坚持科学发展,在工作中突出思想大解放和改革创新,通过服务改善自己的造血机能;在学会建设上,江苏省复合材料会紧跟科技前沿,不断丰富自己的内涵。21世纪,新材料产业蓬勃发展,而江苏省在全国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中独占鳌头。沃丁柱同志敏锐地观察到了这一趋势,他广泛联系相关院校和企事业单位,分别于2008年和2010年在学会内部增设了“功能复合材料专业委员会”和“结构复合材料专业委员会”,为我省新材料行业提供了崭新的产学研交流平台;在产学研活动的组织工作上,学会坚持务实高效的原则,每一次活动都有鲜明的针对性和明确的受益单位。沃丁柱同志提出了“受其益,谋其事;受大益,出大力”的组织原则,发动受益单位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组织工作。既减轻了学会负担,又提升了会员单位的组织能力和行业声望,丰富了企业人脉,拓展了企业信息渠道。真正做到了会企双赢;在会员发展上,学会突破了传统的行业观念,眼光不再局限于材料领域,而是统筹设计,精心筹划,着力吸引材料行业相关的金融、流通、信息及政府管理部门加盟学会活动,努力为会员营造一个官、产、学、研、金一体化的理想发展环境;在学会协作方面,沃丁柱同志提出了大平台的概念,陆续与省化学化工学会、能源学会、环境学会、标准化学会、科技交流促进会、公共关系学会等兄弟学会建立了联系,并建议科协主持成立跨行业大平台(学会联盟),平台内各有关学会间互通信息,共享人脉,团结协作,共同为本省科技产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为了使学会的交流活动能真正收到实效、创出品牌,他不仅自己带头撰写学术文章,而且还积极组织、用心规划,精选大家感兴趣的热点内容,把任务分配到相应的会员单位有关人员。有指导、有检查、有落实。让每次交流活动都能内容充实、有声有色,让参加者人人受益。为保证交流效果,对重点论文的作者,他有时还会要求其先在办公室宣讲一遍,听后他指出需要加强和修改的地方。他从不以权威和领导的身份和人交谈,而是首先虚心听取,积极鼓励,往往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高瞻远瞩,胸怀大局 沃丁柱同志的办会理念立意高远,将学会工作与国家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强调全局意识,将学会事业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他在创立江苏省复合材料学会之初,便为学会制定了“立足江苏、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发展战略,始终积极推动复合材料界的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沃丁柱同志认为学术是无疆界的,他曾与学会名誉理事长戴顺智教授一起,为中国在SPE(国际石油工程师协会)中的地位而奔走,他也是ACCM(亚奥复合材料理事会)的执委和创始人之一。在2010年台北举办的第七届ACCM大会上,他尽心准备,慷慨陈词,终于为中国大陆争得了第九届ACCM大会主办权。 在江苏省复合材料学会的领导层中,有一位副理事长是美籍华人。而2009年学会经上级部门批准设立了“江苏省复合材料学会两岸科技交流工作委员会”,其中有两位委员则是台湾专家。这些举措充分体现了沃丁柱理事长的战略眼光,极大地方便了学会对外交流工作的开展,被省科协评价为是省复合材料学会的独创之举。学会成立18年来,承办了国际学术交流6次,全国性学术会议5次,中欧技术贸易洽谈会5次,协办和组织参与国际国内学术交流20余次,赴欧洲、港、澳、台湾等地区进行考察及技贸洽谈4次,组织厂会协作数十家。与海内外复合材料界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和良好的合作。特别是他十多年来为促进海峡两岸复合材料领域交流合作所付出的辛勤努力,把海峡两岸复合材料论坛办成了两岸产学研交流的品牌活动。 为促进两岸在材料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沃丁柱同志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海峡两岸复合材料专题交流活动至今已在两岸举办了七届,每举办一次,沃丁柱理事长都要花费极大的心血和精力,从召开会议前一年多时间就开始各项准备,从分配任务、征集论文,到出访前的各项手续,可以说事无巨细、事必躬亲。他多次带着组委会负责人前往省、市政府,省、市台办,省、市科协汇报、听取指导意见,为上层领导决策做好服务。而台湾方面也为促进两岸新材料的发展做出了积极努力,为开好学术会议,双方都要进行多方面的沟通和磋商,沃丁柱同志不顾年迈多病,多次奔波于厦门、北京、上海开展工作,极大地推动了两岸新材料行业专家们的交流。就拿2010年来说,不仅成功地在台湾举办了两岸复合材料高层论坛,而且还举办了两岸新材料的展览,为两岸复合材料界提供了产、学、研、商交流的平台,为会员单位更好地与台湾科技界广泛接触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海峡两岸复合材料论坛已被省科协评为重点学术品牌项目,这无疑凝聚了沃丁柱同志的心血和智慧。 为服务地方经济,他将海峡两岸复合材料论坛与市政府招商引资结合在一起,多次向市领导献言献策,希望有关部门参与到交流活动中来。2009年12月的第一次海峡两岸功能复合材料论坛期间,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朱善璐在市政府亲切会见了出席论坛的台湾复合材料工业同业公会马振基理事长一行以及内地部分科研院所、企业的论坛代表,充分肯定了这一论坛举办的意义和成效。在朱书记的倡议下,沃丁柱同志又陪同与会代表参观考察了南京溧水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南京溧水经济技术开发区正积极融入两岸新材料领域的产业与技术交流之中,今年初经政府批准设立了两岸新材料产业园,这正是两岸复合材料界交流合作的真实成果。 沃丁柱同志是达斡尔族,在族人们心中,他是位了不起的科学家,更是达斡尔族的好儿子。他在辛勤工作之余从未忘记为民族同胞们谋福祉。他非常重视生身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他不满足于仅有的两所达斡尔族中学,几年前曾设想并奔波于筹建一所达斡尔族大学,然而由于各种阻力未能实现。既使这样,族众对他此举至今赞美不绝。他还从市政府筹措投入30万元人民币,兴办了一个莫旗希望小学,还为莫旗免费举办了一期由30人参加的高级计算机培训班,学员主要以达斡尔族年轻人为主,是从各地招生,在南京开办的。此举为达斡尔族培养专门人才做出了贡献,对达斡尔族当代科技人才的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他的这种慷慨的重教支教之举,在达斡尔族教育史上功不可没!他听说编写《中国达斡尔族名人风采录》一书,经费上很吃紧,民族情感促使他,当即汇来一笔款,支持这本书的出版。达斡尔族人们评价他:就像“水晶般实在”! 四.矢志不移,执着进取 江苏省复合材料学会是全省唯一一个无挂靠的独立学会。沃丁柱同志深知,选择这条道路就等于和艰苦奋斗永久地结了缘。但他认为,无挂靠能体现出真正的公正性,避免学会蒙上过重的机关、企业或院校色彩。并且学会自由度更高,不受条条框框的约束,还能锻炼、培养人才。18年来,沃丁柱理事长率领学会筚路蓝缕,百折不挠,走过了一条既艰难、又充满特色的无挂靠之路。 无挂靠的最大困难在于缺少长期、稳定的经费来源。这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一直困扰着学会。曾经有一年,学会一时周转不灵,要靠借钱才付得起房租,有的工作人员因此离开了学会。但沃丁柱同志并不灰心,反而不断鼓励大家向前看,说困难一定会过去。经过多年的努力,他逐渐摸索出了比较有效的解结决方法,即走市场化道路,以服务换取会员单位的支持。然而服务也并非能得到所有单位的理解和欢迎,有一些单位对学会的工作不理解,把参加交流活动当作是一种负担,表现出抵触甚至戒备的态度。陪同沃理事长走访单位的学会干部都有过这样的体验,有的单位领导会以技术保密为由拒人千里之外,有的则态度傲慢,甚至讲出“沃市长你退休后收入不高吧,要不要我给你弄个兼职干干”这样的话来。在场的学会干部闻之无不愤然,真想拂袖而去!而沃丁柱同志则淡然处之,依然耐心地把道理讲完,接着又继续去走访其他单位。学会的年轻同志往往难以想象,这样一位长期担任高级领导职位的老干部,怎么能做到这样的淡定和宠辱不惊?但时间一长大家就会了解,这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沃丁柱同志的心中只有大局,只有事业,而个人的得失荣辱他从未放在心上。他说,文革十年,我监狱都蹲过了,一点小挫折又算得了什么?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正是这种对事业尽心尽力,对个人无欲无求的高尚品质,铸就了沃丁柱同志勇往直前,百折不回的开拓精神!他的目标非常远大,他希望能团结江苏省材料行业的骨干企业和单位,共同建立一个官、产、学、研、金、商、通一体化的交流平台,促进我省材料行业健康、有序、快速地发展,让我省尽快完成由一个材料大省向材料强省的战略转化。而这么宏大的蓝图,他是靠着多年不懈的宣传和走访,一步一个脚印地去逐步实现的。 大家都知道,只要是沃丁柱同志认定的事情,他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完成,不达目的决不罢休。2010年11月16日,江苏省复合材料学会和台湾复合材料工业同业公会联办的海峡两岸复合材料论坛在台北举行。当年适逢台湾“五都选举”,大陆提高了赴台交流活动的审批要求,11月上中旬的赴台交流活动几乎不再审批,包括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和国家级学会、协会的交流活动都不得不因此取消或改期进行。而此次材料学会的交流团成员除了江苏本地之外,还包括了北京、上海、哈尔滨等地的专家,其审批的困难可想而知。交流团在申请赴台时,不少部门都觉得匪夷所思,告诉我们这几乎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台湾主办方也很担心,频频打电话询问手续办理进度,生怕我们届时不能成行。这时交流团很多成员已经不抱希望了,因为形势特殊,即使不能赴台参会,对台湾主办方也是可以解释的。但沃丁柱同志不这么认为,他说:“这次海峡两岸复合材料论坛是第一次在台湾正式举办,双方都为此做出了极大的努力。今年是我们双方建立互信、创出品牌的关键一年,我们一定要参加,如果我们不能参会,那十几年来的努力成果就会大打折扣”。他说到做到,在论坛召开前不足80天的时间里,他就像一架永不疲倦的机器般高速地运转着,他调动了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不断地和各级主管部门协调,强调论坛的重要性。他每天都要接打一两百个电话,四处奔波游说,学会秘书长常常在在午夜或凌晨接到他的电话要求准备材料,几乎跟随他跑遍了省市主管部门。他的努力创造了一个奇迹,交流团最终在计划赴台的当天办好了所有手续,其中有两位成员的出境许可甚至是在飞机起飞前两小时才拿到的!当台湾复合材料工业同业公会马振基理事长终于在台北市见到沃丁柱理事长时,两双手久久地握在了一起,十多年的互信互助、一年多的辛勤筹备,全都收获到了应有的成果。 当我们返回南京,向各级主管部门汇报论坛成果时,各级领导无不赞许。有人赞叹道:“这件事情,恐怕也只有江苏省复合材料学会,只有你沃丁柱理事长才能做到!” 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是一副什么样的身体在支撑着如此高强度的工作。事实上在2010年,73岁的沃丁柱同志长期身患的糖尿病和黑色素瘤已经发展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必须每天按时打针、吃药。保健医生早就建议他住院疗养,可他就是不肯,反而在工作上给自己加担子,常常在双休日也加班加点,经常是中午吃了药就在椅子上靠一会,下午又接着干。往往是他老伴不停的电话催他回去吃药、打针,但他总是要把事办好才愿离开。学会会计说他真是个工作狂。他真的不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吗?不,他是早就做好了为学会事业奋斗到最后一分钟的准备!为了参加11月的两岸复合材料论坛,他不顾保健医生的极力劝阻,拒绝了老伴的陪同照料,和团里的年轻人们一道挤经济舱,坐红眼航班。到达台北后,他未作休整就立即会见台湾主办方的负责人,商议第二天论坛开幕式的议程调整事宜。在台湾的六天七夜,他比年轻人更加忙碌,除了要作报告、主持会议、和团员们商议行程安排外,其余时间几乎全都用来会见台湾学界、商界、文化界的知名人士,尽力为两岸交流合作牵线搭桥。在最忙的一天里,他连续接待了9批造访的台湾客人,从下午六点一直会谈到凌晨两点。 他很少向同事们提起自己的病况,以至于大家都以为他的身体是铁打的。在同事们的眼中,沃丁柱同志总是那么生龙活虎,不知疲倦。偶染疾患,也会顺利痊愈,很快回到岗位上。直到2011年一月底的学会理事长扩大会议,大家惊讶地看到他是在家人的护送和搀扶下前来参会的,而且手臂上还带着输液用的针头,这才意识到他病情的严重性。面对大家关切的问候,沃丁柱同志仍然是敷衍了事,很快把话题转到了今年的两件大事——学会换届和两岸论坛上。然而,会议才进行了一半,他就接到鼓楼医院的主治医生打来的电话,责问他为什么擅离病房,“命令”他马上回来接受治疗。但沃丁柱同志恳切地回答道:“抱歉了医生同志,给你们添麻烦了,可这次会议是我召集的,我怎么能离开呢?”说完他就挂掉了电话,直到会议结束才回到医院。2011年的春节期间,大家都向沃丁柱同志发去了祝福短信,祝愿他早日恢复健康。他在病床上不辞辛苦地一一回复,除了祝福大家,还希望学会秘书处的同志节后能早点投入工作,把今年学会的两件大事做好。大家本以为沃丁柱同志这次也会和以前一样,很快痊愈出院,但直到三月份,他仍在住院治疗,于是大家纷纷前去探望。当时他的食道附近才动过手术不久,进食和说话都很困难,说话时间稍长就会出现呕吐。医生和家属都不希望同志们和他多谈,大家也劝他少开口,多听汇报就行了。但他却不听劝阻,把学会同事们一一召唤到病床前,详细地布置工作。这样一来,大家反而不忍心常去探望他了。四、五月间,沃丁柱同志的病情加重,这时的他因长期不能进食,已无力言语,经常陷入昏迷状态,由于出现了内出血,每天只能靠输血和打营养液维持生命。但在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持下,他仍然保持着清醒的意识。当学会同事们来到病床前看望他的时候,他握着每个人的手,嘴唇不停翕动,努力地嘱托着什么。没人能听清他微弱的话语,但每个人都明白,他在生命尽头仍然放不下的,是他未尽的事业。大家的心中都非常难过,一边强作笑颜,好言安慰着请他放心休养,一边暗自擦去眼中忍不住的热泪。 18年来,在沃丁柱同志的带领下,江苏省复合材料学会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获得国家、部、省级奖励20余项,连年被省科协授予“先进集体”、“学术交流先进单位”、“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在国内外拥有广泛的声誉。 可以说,正是有了这么一位德高望重的学会带头人,才能率领着大家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向前走,使学会的凝聚力、团队战斗力得到了极大提升。学会才能成为今天省科协系统的先进一员。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沃丁柱用一个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来践行科学发展观,用自己的言行体现其生命的价值,他不愧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之际,让我们永远记住老党员沃丁柱同志,以他为楷模,敬业无私,扎实奋进,为我国科技事业奉献一生。 江苏省复合材料学会 2011年7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