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与学术动态

苏州:碳纤维加固 瑞光塔“扶正”

2014年01月16日 | 作者: 江苏省复合材料学会 | 阅读: 74

    经过近1个月的施工,“病”得远比预想严重的瑞光塔,已完成了防渗水的碳纤维加固等工艺,塔刹歪斜的问题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纠正。

  昨天记者再次爬上瑞光塔塔顶,只见看到原先朽烂的8根群柱已经全部换成新的柱子。这些柱子通过横向的木枋,和正中位置的楠木柱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支撑体系,共同托起重达8吨的塔刹。施工人员正在吊运、铺设塔顶的椽子,目前已铺设了三分之二。

  施工人员介绍,群柱的重量每根都达上百斤。由于文物建筑的特殊性,脚手架不能直接搭在文物本体上,导致施工空间很小,他们只好“螺蛳壳里做道场”,小心翼翼地吊运,小心翼翼地安装,用掉一批木构件再吊一些。

  体检发现,瑞光塔塔顶渗水主要是因为承托塔刹的混凝土盖板和屋顶的砖砌体之间开裂了。为此,施工人员在开裂部分增加了不锈钢套箍,混凝土盖板还进行了碳纤维加固,木构件之间则进行了节点加固。主管单位苏州市文保所副所长马振日韦介绍,这些做法的目的,都是提高承托能力,使塔刹不易下沉、引起结构开裂。其中,碳纤维加固在古塔维修上还很少使用。

  与此同时,施工人员还对12米高的瑞光塔塔刹进行了纠偏。施工人员介绍,这一塔刹原来向东偏了4厘米、向北偏了9厘米,他们先后花了10天时间,通过一系列施工工艺,才基本将它纠正到位,防止了塔刹继续倾斜带来的安全隐患。马振日韦介绍,上述维修方案是经过专家组四五轮的论证才定下来的。接下来,专家们还要研究瑞光塔屋面防水、防渗漏措施,预计春节前做好防水工作。

苏州瑞光塔
位于苏州城西南盘门内,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瑞光寺初名普济禅院,据志书记载为三国吴赤乌四年(241年)孙权为迎接西域康居国僧人性康而建。十年,孙权为报母恩又建十三层舍利塔于寺中。而根据先后在塔内发现的宝幢木函、佛经、石佛、石础、塔砖等文物上的纪年文字,与塔的平面、结构、外观综合考证,今塔系北宋景德元年(1004年)至天圣八年( 1030年)所建,当时佛寺名为瑞光禅院。寺院里历经毁修,塔曾于南宋淳熙,明 洪武、永乐、天顺、嘉靖崇祯,以及清康熙、乾隆、道光年间修葺。清咸丰十年 (1860年)又遭兵燹,寺毁塔存,同治十一年(1872年)曾加以维修。